从足球圣殿到城市地标,虹口足球场改造的时间密码与时代印记

频道:体育竞技 时间:2025年05月21日 浏览:6次 评论:0条

原点:1999年,中国专业足球场的“破冰”之作

要理解虹口足球场的改造史,首先需要回到它的“诞生时刻”。
上世纪90年代,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方兴未艾,1994年,首届甲A联赛拉开帷幕,职业俱乐部如上海申花、大连万达等迅速崛起,但与之配套的专业足球场却长期缺位,当时国内大多数足球赛事只能在综合性体育场进行,观众与场地的距离被田径跑道拉远,观赛体验与国际水平差距显著。
1997年,上海申花俱乐部提出“建设专业足球场”的构想,这一计划与虹口区“体育强区”的发展战略不谋而合,经过两年建设,1999年2月28日,总投资3.2亿元、可容纳3.5万名观众的虹口足球场正式启用,它的特殊之处在于:首次采用“足球场+综合商业”的立体开发模式——地下一层为超市和停车库,地上五层为球场主体,屋顶设置广告位;首次实现“无跑道设计”,观众席与草坪最近距离仅8米,真正还原了足球赛事的沉浸感;更首次引入“俱乐部主场”概念,申花将办公区、训练室、荣誉室全部嵌入场馆,让足球场从“公共设施”变为“球队家院”。

开业首年,虹口足球场便创下场均2.8万观众的纪录,“红魔”球迷的助威声穿透穹顶,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新标识,2001年,国足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关键战在此举行,10比1大胜马尔代夫的比分,至今仍被老球迷津津乐道,可以说,虹口足球场的建成,不仅是中国足球基础设施的一次突破,更定义了“专业足球场”的标准范式。


2014年:功能迭代下的“第一次改造”

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,虹口足球场的“先发优势”逐渐弱化。
职业足球对场馆的要求日益严苛,2013年,亚足联发布新版《专业足球场认证标准》,明确要求场馆需配备独立新闻发布厅、球员专用通道、医疗急救中心等28项硬性指标,而虹口足球场因早期设计局限,部分功能区(如媒体工作区仅60㎡)已无法满足顶级赛事需求;长期高负荷运营导致设施老化——2012年,球场座椅因塑料老化出现断裂;2013年梅雨季,屋顶防水层破损引发漏雨,甚至影响了申花与全北现代的亚冠比赛。

更关键的是,城市发展对“体育空间”的期待发生了变化,虹口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,土地资源稀缺,市民对“体育+商业+文化”复合空间的需求上升,而虹口足球场虽有商业配套,却因业态单一(主要为超市和餐饮)、动线设计不合理(观众散场与购物人流交叉),未能充分释放“城市会客厅”的潜力。

2014年3月,虹口区政府正式启动虹口足球场首次大规模改造,总投资约1.2亿元,工期历时8个月,这次改造的关键词是“功能补全”与“体验升级”:

  • 硬件强化:更换全部3.5万张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新型座椅,座椅间距从48cm拓宽至52cm;升级屋顶防水系统,采用TPO热塑性聚烯烃卷材,耐候性提升至20年;改造球员通道,新增独立热身区、冰疗室和心理调节室,满足职业球队科学化训练需求。
  • 赛事配套:将原地下超市改造为1200㎡的媒体中心,配备80个工作席位、4间独立采访室和高清转播机房;增设3处VIP包厢,配备独立餐饮和观赛视角,吸引商业赞助与高端观赛群体。
  • 商业融合:调整地下一层业态,引入运动品牌旗舰店、足球主题咖啡馆和球迷纪念品商店,同时优化楼梯与电梯布局,将观众散场动线与商业消费动线分离,日均客流量从改造前的2000人次提升至5000人次。

2014年11月,改造后的虹口足球场以“新面貌”迎接申花与国安的联赛收官战,现场球迷发现,不仅座椅更舒适,场边还新增了电子计分屏和360度环绕音响系统;媒体记者则感慨“终于有了能同时容纳百人的工作区”,这次改造不仅让虹口足球场通过了亚足联“三星级专业足球场”认证,更让它从“单一赛事场馆”向“多功能体育综合体”迈出了关键一步。


2020年:城市更新中的“系统性再造”

如果说2014年改造是“修修补补”,2020年启动的第二次改造则是“脱胎换骨”。
这一决策的背后,是多重时代背景的交织:
其一,中国足球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“每座省会城市至少拥有1座专业足球场”的目标,上海作为国际体育之都,需要打造与“全球著名体育城市”定位匹配的标杆场馆;其二,2021年,上海发布《关于推动城市更新的若干意见》,明确“存量空间活化”导向,虹口足球场所在的“北外滩-四川北路”片区被列为重点更新区域,场馆需要承担“串联历史文脉与现代活力”的功能;其三,申花俱乐部提出“百年俱乐部”发展愿景,希望场馆能成为“球迷文化传承”的载体——数据显示,虹口足球场球迷中,连续观赛10年以上的“资深球迷”占比达35%,他们对“记忆保留”与“体验创新”的需求同样迫切。

2020年6月,虹口区联合上海久事集团启动总投资8.5亿元的改造工程,此次改造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导,团队提出“保留历史记忆,重塑功能场景”的核心策略,工期历时26个月,于2023年1月全面竣工。

(一)建筑形态:从“专业球场”到“城市地标”

改造后的虹口足球场,外观保留了经典的红色穹顶与弧形立面,但通过三大调整实现“新旧对话”:

  • 高度提升:原穹顶最高点为38米,改造后升至45米,既满足现代足球场对灯光、转播的高度要求,又让建筑在周边高层中更具辨识度;
  • 立面优化:采用“透明+实体”复合材质,白天通过玻璃幕墙引入自然光线,夜晚通过LED屏呈现动态光影(如申花队徽、经典比赛画面),成为夜间经济的“发光地标”;
  • 开放空间:拆除原封闭围墙,代之以3米高的透景栅栏,将场馆外围3000㎡绿地改造为“足球主题公园”,设置足球雕塑、历史照片墙和儿童足球游戏区,实现“从围墙内到围墙外”的空间开放。

(二)功能升级:从“赛事载体”到“生态平台”

此次改造最大的突破,是构建了“赛事+商业+文化+社区”的多元生态:

  • 赛事功能:按照FIFA最新标准(2022版)改造场地,草坪采用“天然草+人工草”混合系统(天然草占比90%),地下铺设恒温恒湿系统,确保极端天气下仍可正常比赛;增设800㎡的视频监控中心,配备4K转播设备和AI裁判辅助系统,可承接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、中超决赛等顶级赛事。
  • 商业场景:将原5层建筑扩展至7层,新增“足球主题商业街区”,引入足球主题酒店(设置球员同款房间)、足球科技体验馆(VR模拟射门、体能测试)、足球文化展览馆(陈列申花历史战袍、比赛用球),其中展览馆免费向市民开放,日均参观量达1500人次。
  • 社区服务:开放2楼部分空间作为“社区足球活动中心”,配备2片5人制足球场、健身教室和亲子阅读区,周边3公里内居民可通过“虹口体育”APP预约使用,年服务人次超10万;场馆运营方与虹口区教育局合作,开设“青少年足球训练营”,每年培养学员2000余名。

(三)文化传承:从“物理空间”到“情感纽带”

为保留球迷记忆,改造团队做了诸多细节设计:

  • 保留“记忆点”:原场地中心的“申花队徽”标志被原样保留并升级为铜质浮雕;看台上1999个“元老座椅”(对应建场年份)被标注特殊标识,供资深球迷预约;荣誉墙从1楼延伸至4楼,新增“球迷故事区”,展示球迷手绘海报、助威旗帜等民间藏品。
  • 创新“互动感”:在场馆公共区域设置“时间胶囊”装置,球迷可扫码上传自己与虹口足球场的故事(文字、照片、视频),系统自动生成“个人观赛时间轴”;每到申花主场比赛日,场馆会播放经典比赛录像,主持人现场邀请老球迷分享“当年那些事”。

2023年3月12日,改造后的虹口足球场迎来首秀——中超联赛申花对阵山东泰山,看台上,65岁的老球迷王建国抚摸着座椅上的“1999”标识说:“座椅更软了,屏幕更大了,但一抬头看见那个红穹顶,还是当年那个‘家’的感觉。”这场比赛现场观众3.2万人,上座率91%,创近5年申花主场新高。


改造背后的“时间密码”:从足球到城市的进化逻辑

两次改造(2014年、2020年),间隔6年,看似是时间的偶然,实则暗含中国足球与城市发展的必然:

从“满足赛事”到“服务人群”:1999年建场时,核心诉求是“有专业足球场可用”;2014年改造,重点是“满足职业赛事标准”;2020年改造,则转向“服务球迷、市民、社区的多元需求”,这种转变,本质上是“以人民为中心”发展思想在体育领域的体现——场馆不仅是比赛的舞台,更是市民的公共空间、文化的传承载体。

从“独立存在”到“融入城市”:早期的虹口足球场,因专业足球场的特殊性,与周边社区存在一定隔阂;如今的改造,通过开放空间、社区服务、商业融合,让场馆成为“城市有机生命体”的一部分,数据显示,改造后场馆周边1公里内新增餐饮、零售店铺57家,就业岗位增加1200个,真正实现了“体育赋能城市经济”。

从“硬件升级”到“文化增值”:两次改造中,对“球迷记忆”的重视程度逐级提升,2014年改造保留了部分老座椅;2020年改造则系统梳理了24年历史,通过物理空间、数字技术、社区活动等多维度传承足球文化,这种“文化增值”,让虹口足球场超越了单纯的建筑意义,成为一座“有温度的城市博物馆”。


下一个25年,虹口足球场的“未完成式”

站在2023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虹口足球场的改造史,其实是一部中国足球的“成长日记”,也是上海城市更新的“微缩样本”,从1999年的“破冰”,到2014年的“迭代”,再到2020年的“再造”,每一次改造都回应着时代的需求,也埋下了未来的伏笔。

据虹口区体育局透露,下一步计划将虹口足球场与周边的鲁迅公园、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串联,打造“体育+文化+历史”的特色旅游线路;探索“智慧场馆”建设,引入5G+8K直播、球迷AI画像、无人零售等技术,让传统场馆拥抱数字时代。

或许,对于虹口足球场来说,“改造”永远没有终点——因为它不仅是一座建筑,更是无数人的情感寄托,是城市发展的生动注脚,正如申花球迷常说的那句话:“虹口的穹顶永远为足球而红,而足球,永远为热爱而生。”

文章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